近日,公司研究生在国际电化学TOP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 (IF=7.336)发表钠离子电池负极研究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,相关成果以“Mass production of Sb/P@C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for advanced sodium ions batteries anodes”为题在线发表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electacta.2022.141602.
全球气候变化及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以及电动汽车、电动船舶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,人类对储能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, 在过去的30多年里,锂离子电池以无可比拟的能量密度统治着全球二次电池市场,但是由于全球50%的锂资源分布在南美洲,我国80%的锂资源依靠进口,而钠元素具有与锂相似的电化学性质,在地壳储量高达2.30%,远超 Li含量(~20ppm),且不受地域分布限制。据最新市场调研显示,碳酸钠原材料市场价格仅为0.16~0.20万元/吨,而碳酸锂的价格高达50~60万元/吨,由此可以预见钠离子电池将极大降低储能器件的成本,因此近几年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不断增长的研究兴趣,由此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,但是负极材料的低容量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。高比容量的合金类负极材料随之成为研究的热点,但是低成本、批量化、结构可控的微纳制备技术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。近期,丁旭丽副教授的课题组通过新的实验设计,构筑了新型Sb/P分级微纳复合结构,结构优化的Sb/P@C负极材料获得了较好的电化学储钠性能,并借助电化学表征技术进一步分析了其储钠机理, 相关研发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(ZL 202011403814.14)。
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公司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宁同学,论文的通讯作者为丁旭丽副教授,伟德bevictor中文版为第一通讯单位。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11874282,11981240429,11604245),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,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(2019-XNY-074),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(BY2020675) 等项目支持。